官宣!曾凡博加盟篮网,NBA 中国赛开启留洋新章
北京时间 8 月 3 日,NBA 布鲁克林篮网队与中国男篮新星曾凡博正式达成签约协议,双方签订一份 Exhibit-10 合同。这一消息由曾凡博工作室、北京首钢俱乐部及中国篮协共同确认,标志着这位 22 岁的锋线球员将第二次冲击 NBA,并有望在 10 月举行的 NBA 中国赛中完成首秀。
南宫体育28
一、签约背后:从争议到机遇的破茧之路
曾凡博的 NBA 之旅充满戏剧性。早在 2021 年,他就以 “点燃队” 成员身份闯荡发展联盟,场均贡献 5.8 分 2.8 篮板。2022 年夏季联赛代表步行者出战时,他以 40% 的三分命中率引发关注。但回国加盟北京首钢后,他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,直到上赛季在许利民执教下迎来爆发 —— 常规赛场均 14.7 分 4.7 篮板 1.5 盖帽,三分命中率 40.5%,季后赛更将三分准星提升至 43.3%,包揽全明星首发、最佳一阵与最具进步球员三大荣誉。
此次签约的关键转折点出现在 2025 年 CBA 半决赛。曾凡博在对阵山西队时腰椎左侧横突骨折赛季报销,但他仅用 3 个月完成康复:6 月赴德国接受先进治疗,7 月回国后迅速恢复训练,最终通过篮网体能测试。“道阻且长,但遗憾不能留在青春年华。” 工作室声明中的这句话,折射出他孤注一掷的决心。
二、合同玄机:Exhibit-10 背后的生存法则
根据 NBA 规则,Exhibit-10 合同本质是无保障训练营合同,曾凡博需闯过三重关卡:9 月底的篮网训练营是首考,10 月初的季前赛表现决定是否获得双向合同,而 10 月底的球队大名单截止日将最终决定去留。若未能转正,他可能被裁至篮网发展联盟附属球队长岛篮网,但若效力满 60 天仍可获得 5000-85300 美元奖金。
篮网的引援逻辑清晰:球队目前拥有 11 名锋线球员及 6 名新秀,仅余 1 个双向合同名额。曾凡博的竞争优势在于其 “3D 锋线” 属性 ——2.08 米身高搭配 41% 三分命中率,能从 1 号位换防到 4 号位,完美契合现代篮球 “无限换防” 需求。更重要的是,华裔老板蔡崇信的战略布局中,中国市场的商业价值不可忽视 —— 篮网在中国社交媒体粉丝量已超 5 亿,曾凡博若站稳脚跟,预计每年可带来超千万美元商业增长。
三、中国赛首秀:历史时刻与现实挑战
根据 NBA 官方赛程,2025 年中国赛将于 10 月 10 日和 12 日在澳门金光综艺馆举行,篮网将与太阳展开两场对决。这不仅是曾凡博的 NBA 首秀舞台,更可能诞生中国篮球的新里程碑 —— 若他与开拓者新秀杨瀚森在未来常规赛相遇,将上演 16 年来首次 “中国德比”。
然而,表演赛性质决定了其锻炼价值有限。篮网目前拥有布里奇斯、卡梅伦・托马斯等核心锋线,曾凡博需在有限时间内证明自己。参考崔永熙上赛季经历,他需在两方面迅速提升:一是对抗能力 ——NBA 锋线平均体重比 CBA 重 15-20 公斤,曾凡博 98 公斤的体重需增至 105 公斤以上;二是核心稳定性 —— 上赛季他在对抗下三分命中率仅 32%,远低于空位时的 48%。
四、时代意义:中国篮球锋线的破局者
曾凡博的加盟标志着中国男篮锋线正在经历划时代变革。过去二十年,姚明、易建联等内线以 “护筐 + 低位” 为核心竞争力,而曾凡博的 2.08 米身高搭配 40% 三分命中率,让中国首次拥有能执行 “一星四射” 战术的锋线支点。他在国家队的表现已初现端倪:对阵关岛时半场砍下 12 分 4 篮板 3 助攻,多次命中高难度三分并完成暴力劈扣,彻底瘫痪对手防守体系。
这一签约也引发篮坛对 “留洋潮” 的深度思考。当杨瀚森、余嘉豪分别选择 NBA 和欧洲联赛时,曾凡博的路径更具典型性 —— 他放弃 CBA 高薪,以 “非保障合同” 赌未来,这种孤注一掷的勇气,恰是中国篮球突破 “体系依赖” 的缩影。正如媒体人赵探长所言: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,也是一次高风险的豪赌。”
五、舆论场:期待与质疑的博弈
消息公布后,社交媒体迅速掀起热议。球迷分为两派:一派盛赞 “中国篮球未来可期”,认为曾凡博的技术特点 “完美适配现代篮球”;另一派则担忧 “首秀即巅峰”,质疑这是否又是一场 “走过场的合同”。北京首钢球迷的态度尤为复杂 —— 他们既祝福曾凡博追梦,又担忧球队锋线实力受损,毕竟上赛季正是因他缺席总决赛,首钢才憾负广厦。
专业人士则从战术角度分析其价值。篮球评论员 Dusty Garza 指出:“曾凡博的发展联盟经历和 CBA 爆发表现,让他比同期新秀更具即战力。” 而《体坛周报》的深度报道认为,篮网的国际化战略(今夏签 5 名非美籍新秀)与曾凡博的商业价值形成共振,这或许是比竞技层面更重要的考量。
结语
从哈尔滨街头的篮球少年,到澳门赛场的 NBA 新秀,曾凡博的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脉搏上。他的签约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转折,更是中国篮球从 “内线依赖” 向 “锋线革命” 转型的缩影。无论最终能否留在 NBA,这份为梦想全力以赴的勇气,都已在篮球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正如他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训练照配文:“跳出舒适圈的代价,是让世界听见你的名字。”